假租赁合同该如何鉴定?


在日常生活中,假租赁合同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诸多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因此学会如何鉴定假租赁合同至关重要。下面从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鉴定假租赁合同的方法。 从合同条款本身来看,一份真实的租赁合同,其条款内容应该是明确、清晰且合理的。如果合同中存在一些模糊不清、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或者条款明显不符合常理,就需要提高警惕。例如,租金价格远低于或高于市场行情,租赁期限过长或过短且不符合行业惯例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等条款。如果合同条款在这些基本要素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就可能存在问题。 合同的签订过程也是鉴定的重要方面。真实的租赁合同签订时,双方当事人应该是自愿、平等的,并且对合同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如果一方是在受到威胁、欺诈等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那么这份合同很可能是假的或者可撤销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从合同的履行情况来判断。真实的租赁合同,双方当事人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签订合同后,一方没有按照约定支付租金、交付租赁物等,或者存在其他明显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行为,那么这份合同可能存在虚假情况。例如,出租方根本没有租赁物可供交付,或者承租方支付租金的方式、时间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 还可以通过调查相关事实来辅助鉴定。比如,核实租赁物的所有权情况,如果出租方并非租赁物的合法所有人,却签订了租赁合同,那么合同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另外,查看租赁物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其他相关的租赁协议等,也有助于判断合同的真假。如果发现合同存在造假的嫌疑,当事人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或者通过申请司法鉴定等方式来进一步确定合同的真实性。总之,在面对租赁合同问题时,要保持谨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