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怎样认定虚假民事诉讼?

我最近涉及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感觉对方有虚假诉讼的嫌疑,但我不太清楚法律上是怎么认定虚假民事诉讼的。我想知道在民间借贷案件里,认定虚假民事诉讼有哪些标准和方法呢?有没有一些典型的情形可以判断?
展开 view-more
  • #虚假诉讼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虚假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 首先,从法律依据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一)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二)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四)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限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五)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六)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七)借款人的配偶或者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八)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九)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十)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虚假民间借贷诉讼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在诉讼主体方面,虚假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之间通常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亲友、同学、关联企业等,他们可能为了达到非法目的而相互串通。在行为表现上,当事人之间对借贷事实的陈述往往高度一致,缺乏正常借贷关系中应有的争议和细节。而且,虚假诉讼的当事人可能会主动迅速达成调解协议,以骗取法院的调解书。 对于款项交付情况,如果是虚假诉讼,可能没有真实的款项交付。比如,虽然有借条等债权凭证,但却没有银行转账记录等实际交付的证据,或者款项的流向不符合正常的交易习惯。此外,在一些虚假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可能会故意隐瞒相关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的证据,如伪造借条、虚假的证人证言等。 当法院发现可能存在虚假民事诉讼时,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审查。法院会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还可能会调查当事人的经济状况、交易习惯等情况,以判断借贷事实是否真实存在。如果经审查认定属于虚假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之,认定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虚假民事诉讼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以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