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诈骗罪是如何认定的?
我想了解下,要是在生活里遇到有人好像用欺骗手段让别人损失钱财的情况,怎么判断这是不是构成了刑法里的诈骗罪呢?我不太清楚认定的标准和依据,所以来问问。
展开


诈骗罪在我国刑法中是一种常见的犯罪类型。简单来说,诈骗罪就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要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打算把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而不是因为其他正当理由获取财物。例如,甲编造自己是某大公司高管,可以帮助乙投资获利的虚假事实,目的就是骗取乙的钱财,这就体现了甲非法占有的故意。 其次是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方式。虚构事实就是编造不存在的事情来欺骗被害人,像谎称自己有一批珍贵货物要低价出售,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批货物;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告诉被害人某些重要事实,从而使被害人做出错误的决定。比如,在出售二手车时,隐瞒车辆发生过重大事故的事实。 再次,欺诈行为要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被害人因为相信了行为人的欺骗,从而自愿地将自己的财物交给行为人。例如,丙骗丁说自己的房子是学区房,丁信以为真就购买了该房子,这就是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 最后,行为人通过欺诈行为取得了财物,并且被害人遭受了财产损失。而且,骗取的财物要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诈骗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