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要如何认定?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准确认定该罪对于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和国家财政收入至关重要。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其认定方法。 首先,要明确该罪的定义。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指的是违反国家发票管理法规,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按照合法途径去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是通过非法手段来购买。 从犯罪主体来看,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就可能构成此罪。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关规定处罚。这里的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是非法的,但仍然去实施。如果是因为疏忽或者被欺骗而购买了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不构成此罪。例如,有人声称能提供正规渠道的发票,购买者信以为真而购买,但实际上是非法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具体分析购买者是否有故意的主观心态。 客观方面,主要看行为是否违反了国家发票管理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是符合条件的一般纳税人,通过合法的税务机关领购程序才能获取。如果行为人通过私下交易、黑市购买等非法途径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能构成此罪。 关于数量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这意味着,如果购买的发票数量达到上述标准,就会被认定构成犯罪。 另外,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分。比如,如果购买后又虚开或者出售这些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会分别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等,要根据具体的行为和情节来准确认定罪名。 总之,认定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需要综合考虑犯罪主体、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数量标准等多个方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