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我骑电动车和另一辆电动车撞了,当时心里害怕就直接走了。后来想想挺后悔的,也不知道我这种情况算不算肇事逃逸。我就想了解下,对于非机动车来说,肇事逃逸是怎么认定的呢?
展开


在了解非机动车肇事逃逸的认定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肇事逃逸。肇事逃逸,简单来讲,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的行为。 对于非机动车肇事逃逸的认定,通常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点。首先,必须存在交通事故。这意味着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或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了碰撞、刮擦等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如果没有事故发生,自然也就不存在肇事逃逸一说。比如,两辆电动车在路上正常行驶,没有发生任何接触和损害,那就不构成这里所说的情况。 其次,行为人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也就是说,当事人明明知道发生了事故,却为了逃避责任,比如不想赔偿损失、不想承担医疗费用等,而选择逃离现场。要是当事人确实不知道发生了事故而离开,那就不能认定为逃逸。例如,一辆电动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轻微刮擦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但三轮车驾驶人由于车辆噪音等原因没有察觉,继续正常行驶,这种情况就不属于逃逸。 此外,客观上要有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这里的逃离,不仅仅是指从事故现场直接开走或者骑走,还包括在现场停留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为了逃避责任而离开的情况。比如,有人在撞车后,下车看了看,发现对方受伤了,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就找借口说去叫人帮忙,然后一去不复返,这也属于逃离现场。 从法律依据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虽然这里没有专门针对非机动车肇事逃逸的详细规定,但同样适用肇事逃逸的基本认定原则和处罚精神。总之,判断非机动车肇事逃逸需要综合考虑事故的发生、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等多方面因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