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抚养人?
我现在面临一个情况,孩子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想直接抚养孩子,都觉得对方该负责。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到底该怎么判断谁才是合适的抚养人,想了解判断抚养人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展开


判断抚养人在法律上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则和标准。首先,抚养主要涉及到对未成年人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的养育和照顾责任。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父母是法定的抚养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这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父母双方都有责任抚养孩子。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父母离婚,就需要确定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这是因为两周岁以下的孩子通常更依赖母亲的照顾。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双方的经济状况,稳定的经济收入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双方的生活环境,包括居住条件、周边教育资源等;还有双方的个人品德、健康状况等,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如果父母一方存在不适合抚养孩子的情况,比如有严重的不良嗜好(如吸毒、酗酒等)、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等,法院通常不会将孩子判给他抚养。对于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除了父母之外,在特定情形下,其他亲属也可能成为抚养人。例如,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