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诈骗犯不实施诈骗行为会怎么判?
我之前因涉嫌诈骗被调查,但是后来查明我那段时间并没有实施诈骗行为。我想知道这种情况下法律会怎么判我,会不会因为我之前有诈骗的嫌疑就对我进行处罚,我现在很担心自己的处境,希望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我国,对于所谓“诈骗犯”若没有实施诈骗行为,一般不会按照诈骗罪来判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构成诈骗罪必须同时满足几个关键要素:一是主观上要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是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三是该行为导致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并且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被怀疑为诈骗犯,但实际上并没有实施诈骗行为,就不满足诈骗罪的客观要件。从法律原则上来说,定罪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既然没有实施诈骗行为,就缺乏法律规定的诈骗罪的构成条件,自然不能以诈骗罪对其判刑。 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行为人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那么就会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如果行为人在被调查期间伪造证据、干扰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等,可能会触犯妨害司法类的罪名,像伪证罪、妨害作证罪等,这些罪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会根据具体情节进行定罪量刑。但如果没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仅仅是之前被错误怀疑为诈骗犯,最终查明没有实施诈骗行为,就不会被判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