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侵犯了专利权?


判断是否侵犯专利权,在我国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则和考量因素。下面为您详细讲解。首先,得了解什么是专利权。专利权就是国家根据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申请,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其对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简单来说,就是专利所有人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有独家使用、生产、销售等的权利,别人未经允许不能随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通常采用全面覆盖原则。这意味着被控侵权产品或者方法需要包含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者方法缺少了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某个必要技术特征,一般不构成侵权。举例来说,一项专利的权利要求中包含A、B、C三个技术特征,而被控侵权产品只有A和B两个特征,那就不构成侵权。此外,还有等同原则。当被控侵权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也构成侵权。比如,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是用螺丝钉固定,而被控侵权产品用的是螺栓固定,两者在实现固定功能上基本相同,就可能被认定为等同侵权。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判断侵权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是未经许可而实施他人专利,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虽然仍构成侵权,但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专利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在判断是否侵犯专利权时,要综合考虑上述法律规定、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意图等因素。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以准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