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差异下如何预缴所得税?
在理解税会差异下预缴所得税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税会差异。税会差异指的是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在确认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
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办法。企业在预缴所得税时,一般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这里的实际利润额是会计利润经过纳税调整后的金额。当存在税会差异时,需要区分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例如,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会计上计入投资收益,增加会计利润,但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这就形成了永久性差异。在预缴所得税时,对于永久性差异,要直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在预缴所得税时,通常按照会计利润预缴,对于暂时性差异一般不做调 整,而是在年终汇算清缴时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这明确了企业预缴和汇算清缴所得税的时间要求。
企业在预缴所得税时,要准确判断税会差异的类型。对于永久性差异,在预缴时就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对于暂时性差异,通常预缴时按会计利润计算,年终汇算清缴时再进行调整。同时,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进行预缴和汇算清缴,避免产生税务风险。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