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案件的管辖权如何确定?


经济案件管辖权的确定较为复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地域管辖方面。如果有合同,并且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管辖法院,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那么就按照约定,由该法院管辖 。比如合同里写明发生纠纷由某个具体的法院审理,那就按此执行。 要是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一般情况下,经济纠纷案件应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这里的被告住所地,简单说就是被告的户口所在地,如果被告经常居住在其他地方,那经常居住地也可以;合同履行地就是合同中约定的履行义务的地点 。比如买卖合同中约定了交货地点,那这个交货地点就是合同履行地。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出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其次是级别管辖。一般的经济纠纷案件,向基层人民法院或其人民法庭起诉就行。要是遇到重大涉外案件,或者在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并且达到一定诉讼标的金额的案件,就要向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是在本市有重大影响、诉讼标的金额相当大的,得向高级人民法院起诉。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都有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同时,关于各级法院管辖范围也有详细规定。 经济案件管辖权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合同约定、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等多种因素,并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 相关概念: 地域管辖:就是确定不同地区的法院对案件的管辖权,解决案件该由哪个地方的法院来审理的问题。 级别管辖:规定不同级别的法院(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等)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