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迁该如何维权?


当遇到强制拆迁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要明确强制拆迁分为合法的强制拆迁和违法的强制拆迁。合法的强制拆迁是指拆迁方经过法定程序,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进行的拆迁行为;而违法的强制拆迁则是指拆迁方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拆迁行为。 如果遭遇违法的强制拆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权。 第一,及时报警。在强制拆迁发生时,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要求警方出警制止违法行为。报警时要清晰准确地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警方有责任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于违法的强制拆迁行为应当予以制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或者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的保护也适用于被违法强拆的公民。 第二,收集证据。在强制拆迁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证据,比如用手机或相机拍摄拆迁现场的照片和视频,记录拆迁人员的行为、拆迁车辆的牌号等信息。同时,要保存好与拆迁相关的文件,如拆迁公告、补偿协议等。这些证据将对后续的维权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申请行政复议。可以在知道强制拆迁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强制拆迁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由行政复议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复议机关会对强制拆迁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如果发现强制拆迁行为违法或不当,会作出相应的复议决定。 第四,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满意,或者不愿意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知道强制拆迁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会对强制拆迁行为进行全面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这些合法途径,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在强制拆迁中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