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中如何维护自身利益?


在医患纠纷中维护自身利益,是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而医疗事故,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当发生医患纠纷时,有多种途径可以维护自身利益。协商解决是较为常见的方式。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双方人数较多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协商确定赔付金额应当以事实为依据,防止畸高或者畸低。双方当事人可以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书。 如果协商不成,也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依据该条例第三十一条,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会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若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还能通过行政调解和诉讼途径解决。行政调解方面,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而诉讼则是最后的保障手段。患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自己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患者也可以申请医疗损害鉴定,以确定医疗机构的责任程度。 在整个过程中,患者要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如病历、检查报告、收费凭证等。这些证据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