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质量有问题该如何维护权益?


当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房屋质量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的情况,比如轻微的瑕疵、一般质量问题以及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质量问题。对于不同的情况,法律规定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我们提供了维护权益的基本准则。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房屋买卖中,开发商有义务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房屋,如果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就属于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房屋只是存在一些轻微的瑕疵,比如门窗密封不严、墙面有小面积的空鼓等,这些问题一般不会严重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进行修复。开发商有责任在合理的时间内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如果开发商拖延修复,购房者可以自行修复,然后要求开发商承担修复费用。 对于一般质量问题,比如房屋出现渗漏、墙面开裂等情况,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但还没有达到严重影响居住安全的程度。购房者可以先与开发商协商,要求其承担维修责任,并赔偿因维修而给购房者造成的损失,如临时居住费用等。如果协商不成,购房者可以向相关的质量监督部门投诉,由他们介入调查和处理。同时,购房者也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是房屋存在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质量问题,比如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也就是说,购房者有权要求解除购房合同,并要求开发商退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相应的损失。 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购房者需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的证据。比如房屋质量问题的照片、视频,与开发商沟通的记录,维修费用的发票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购房者在协商、投诉、仲裁或者诉讼中证明自己的主张。总之,当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时,购房者要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