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侵权商品案中如何认定合法取得?


在销售侵权商品案中,认定合法取得是一个关键问题,它对于判断销售者是否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有着重要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如何认定合法取得。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合法取得”。简单来说,合法取得就是指销售者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获得商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例如,从正规的供应商处采购商品,签订了合法的采购合同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这里明确了合法取得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能证明商品是合法取得的,二是要说明提供者。 那么,如何证明商品是合法取得的呢?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有正规的进货凭证,比如购货发票、收据等。这些凭证能够证明商品的来源和购买时间,是证明合法取得的重要证据。例如,发票上会明确记载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以及销售方的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商品的采购情况。 二是要证明与供应商之间存在合法的交易关系。可以提供采购合同、订单等文件,这些文件能够证明双方之间的交易是基于合法的约定进行的。比如,合同中会规定商品的质量标准、交付方式、付款方式等条款,这些条款可以证明交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是销售者要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这意味着销售者在采购商品时,应该对商品的来源、质量等进行必要的审查。例如,查看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了解商品的生产厂家和品牌情况。如果销售者在采购过程中没有尽到这些注意义务,可能就无法被认定为合法取得。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合法取得。比如,商品的价格是否合理,如果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可能就会引起怀疑。还有销售者的经营规模、经营经验等因素也会被纳入考虑范围。 总之,在销售侵权商品案中,认定合法取得需要销售者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商品的来源合法、交易合法,并且自己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合法取得,从而避免承担不必要的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