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抗辩该怎么提?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可以就债权人的请求权提出抗辩,拒绝履行债务。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这就从法律层面赋予了当事人在诉讼时效届满时提出抗辩的权利。 关于怎么提诉讼时效抗辩,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提出的时间。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所以,一般来说要把握好一审这个关键时机。 然后是提出的方式。可以在提交答辩状时提出。答辩状是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状进行回应和反驳的法律文书,在答辩状中清晰地阐述案件已过诉讼时效,表明自己的抗辩理由和主张。比如写明债务发生的时间,以及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已经超过了时效等内容。 也可以在开庭审理过程中提出。在法庭调查和辩论阶段,当涉及到相关事实和法律适用问题时,适时地向法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提出时,要明确说明案件适用的诉讼时效类型(如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以及从何时起算诉讼时效,为何认为已经超过了该时效期间。同时,要结合具体的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说明,增强抗辩的说服力。 此外,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例如,如果是借款合同纠纷,要有证据证明借款的时间、还款期限等关键事实,以此来确定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和是否届满。如果没有证据支持,仅仅空口无凭地提出抗辩,可能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总之,提诉讼时效抗辩要注意时间、方式,并准备好相关证据,按照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来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