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如何解除执行?


作为被执行人,如果想要解除执行,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遵循相应的程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可以解除执行的几种情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一是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二是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三是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四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五是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六是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七是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接下来,我们说说不同情形下解除执行的具体操作。如果是履行完义务这种情况,当你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的要求,完成了所有应尽的义务,比如偿还了债务、赔偿了损失等,执行法院在确认义务履行完毕后,会办理执行结案手续,进而解除对你的执行措施。若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履行完毕,你和申请执行人协商一致达成和解协议后,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完毕,然后将履行完毕的相关证据提交给执行法院,法院审查确认后会解除执行。要是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且法院审查同意,这种情况下,需要申请执行人主动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删除失信信息的原因等内容,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就会解除执行。对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符合条件的情况,法院会依职权进行查询等操作,若确实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且无人提供有效线索,法院会依法处理。在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或者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终结执行时,执行程序会按照相应的裁定进行处理,执行措施也会相应解除。总之,被执行人要解除执行,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满足相应的条件并配合法院完成相关的手续和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