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后怎么还给老百姓钱?


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当发生非法集资事件后,如何将钱归还给老百姓,涉及到一系列法律程序和规定。 首先,在非法集资案件被发现后,相关部门会立即开展调查工作。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调查认定非法集资行为,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在调查过程中,会对非法集资的资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以防止资产被转移或隐匿。这些资产包括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涉案的银行账户资金、房产、车辆等。 其次,在案件侦查结束后,会进入司法程序。人民法院会对非法集资案件进行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判决时,会明确犯罪分子的退赔责任。 然后,对于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会根据《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相关规定,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统一处置。原则上会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资金。这意味着,老百姓能拿回多少钱,取决于非法集资案件中追回的资产数量。 此外,如果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到多个层级的犯罪组织,上级人员的违法所得也会被依法追缴。追缴回来的资金同样会用于返还给老百姓。 最后,集资参与人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证据。同时,要通过合法的途径了解案件进展和资金返还情况。如果集资参与人对资金返还的比例、方式等有疑问,可以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咨询和反映。总之,在非法集资案件中,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是重要的目标,相关法律程序和规定都是为了尽可能地让老百姓挽回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