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对当事人亲属证言应如何进行审查判断?

我最近涉及一起案件,有当事人的亲属出来作证。我不太清楚这种亲属证言可信度有多高,法律上会怎么去审查判断它呢?我想了解一下审查判断的具体方法和依据,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亲属证言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诉讼中,当事人亲属的证言是证据的一种,但因其与当事人存在亲属关系,在审查判断时需要格外谨慎。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对当事人亲属证言审查判断的相关内容。 首先,要审查亲属证言的来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证人证言应当是证人就其亲身感知的事实所提供的陈述。也就是说,亲属所提供的证言必须是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如果亲属只是道听途说,那这种证言的证明力就很弱。例如,在一个民间借贷纠纷中,当事人的亲属称听说当事人曾借过钱给对方,但自己并没有亲眼看到借款的过程,那么这个证言的可靠性就需要打折扣。 其次,要考虑亲属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亲属关系的特殊性,亲属可能会出于亲情、友情或者其他利益因素,而作出有利于当事人的证言。一般来说,亲属与当事人的利益关联越大,其证言的证明力相对越低。比如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直系亲属为其作无罪证言时,法官会更加审慎地对待,因为亲属可能会为了保护被告人而隐瞒部分事实或者夸大某些情节。 再者,要结合其他证据来审查亲属证言。在司法实践中,单一的证据往往很难证明案件事实,需要将亲属证言与其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相互印证。如果亲属证言与其他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那么其证明力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亲属证言与其他证据存在矛盾,就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当事人亲属称事故发生时当事人的车速并不快,但现场的监控视频显示车速明显超过了限速标准,这时就需要对亲属证言进行重新评估。 另外,还要审查证人的感知、记忆和表达能力。证人的感知能力会受到当时的环境、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记忆能力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偏差;表达能力也会影响证言的准确性。比如,一位老年亲属可能由于视力、听力下降,对案件事实的感知不够准确;或者在讲述过程中,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导致证言的内容不够清晰。 最后,审查证人的品格和信用情况也很重要。如果证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不诚信的行为记录,那么其提供的证言的可信度也会受到质疑。法院在审查时会综合考虑证人的一贯表现,来判断其证言是否真实可靠。 总之,对当事人亲属证言的审查判断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和准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