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撤销中止执行裁定?
我之前的案子执行过程中被裁定中止执行了,现在情况有变化,我想让执行继续进行,就想把之前那个中止执行裁定撤销。但我不太清楚具体该怎么做,要走什么程序,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希望能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司法执行程序中,中止执行裁定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原因,人民法院决定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该原因消除后再恢复执行。而撤销中止执行裁定,意味着要让执行程序重新回到正常推进的轨道。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依据。根据该法规定,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恢复执行。这就表明,撤销中止执行裁定的前提通常是导致中止执行的法定情形已经消除。比如,之前因被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而裁定中止执行,现在发现被执行人有了新的可供执行财产,这种情况下就具备了撤销裁定的条件。 一般来说,要撤销中止执行裁定,首先可以由当事人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当事人在申请时,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用以证明导致中止执行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例如,如果是因为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而中止执行,现在找到了被执行人的具体下落,就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这一事实的证据,像相关的证人证言、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等。 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会对申请及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如果经审查认为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导致中止执行的情形确实已经消除,法院就会作出撤销中止执行裁定的决定,并恢复执行程序。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审查中止执行的情形是否已经消失,如果发现条件具备,也会直接撤销裁定并恢复执行。 在整个过程中,当事人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和证据。同时,要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总之,撤销中止执行裁定是一个需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条件的法律行为,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实现执行程序的继续推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