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自首后如何量刑?
我朋友之前犯了事,后来主动去公安机关自首了。现在案子到了量刑阶段,我们都不太清楚认定自首后是怎么量刑的,是会从轻处罚吗?能轻到什么程度呢?希望懂法律的朋友帮忙解答一下。
展开


自首是一个法律术语,指的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犯罪的人主动跑到相关机关承认自己做过的坏事。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对自首做出了明确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对于“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的“可以”并不是“应当”,意味着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不过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情况下只要认定为自首,都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从轻或者减轻。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刑的幅度内,选择相对较轻的刑罚。比如法定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轻处罚可能就会在三年到五年这个区间来量刑。减轻处罚则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比如原本法定最低刑是三年有期徒刑,减轻处罚可能就会判处低于三年的刑罚。 而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判断犯罪是否较轻,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例如一些犯罪情节比较轻微、危害不大,犯罪人又有自首情节的,就有可能被免除刑事处罚。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官还会结合其他因素来确定最终的量刑。比如自首的动机,是真心悔悟还是迫于压力;自首的时间,是在犯罪后立即自首,还是在被追捕过程中自首;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是否有隐瞒、避重就轻等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法官对自首情节在量刑中作用的考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