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犯自首后会如何判刑?
我最近了解到一个事,有人因为一些矛盾冲突冲动之下杀了人,后来他自己也害怕了,就跑去自首了。我挺好奇这种情况下法律会怎么判他。想知道在有自首情节时,法院具体会考虑哪些因素来判刑,大概会在什么量刑范围呢?
展开


首先,咱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自首。《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而故意杀人罪呢,《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当故意杀人犯有自首情节时,按照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不过这里要注意,是“可以”,不是“应当”,意思就是不是只要自首就一定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量刑会综合很多因素来判断。比如杀人的手段,如果手段特别残忍,那即使自首,从轻的幅度也可能有限;还有犯罪情节,像有没有预谋,是激情杀人还是蓄谋已久;另外,造成的后果严重性也很关键,是否导致多人死亡或者给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再有就是有没有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如果积极赔偿并且得到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书,在量刑时也会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有自首情节可能会在原本量刑基础上从轻,比如原本可能判无期徒刑,有自首情节可能判十几年有期徒刑。但要是犯罪情节极其恶劣,像社会影响极大、手段特别残忍等,即使自首,也还是有可能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