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如何量刑?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的量刑情况如下: 首先,如果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那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说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有明确的认定标准,比如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影响航空器、列车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致使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等活动中断;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致使公安、武警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等等情况 。 其次,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一款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另外,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还有一些从重处罚的情形,比如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 在量刑时,也会遵循一些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第六十二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第六十三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即使犯罪分子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相关概念: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从重处罚:在法定刑幅度内对犯罪分子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从轻处罚:在法定刑幅度内对犯罪分子适用较轻的刑种或较短的刑期。 减轻处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