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如何量刑?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该罪的量刑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那么,什么情况属于“情节严重”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而“情节特别严重”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指拒不执行的手段极其恶劣、造成的后果特别严重等情况,比如导致申请执行人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司法权威和司法秩序等。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量刑,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犯罪手段、造成的后果以及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如果犯罪行为人在案发后有积极悔罪表现,主动履行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积极赔偿申请执行人的损失,法院在量刑时也会予以从轻处罚。总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秩序和法律权威,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