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事故后该如何进行解决处理?
我最近遇到了医疗事故,心里特别着急和无助。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解决这个问题,是直接和医院协商,还是要走法律途径?具体的解决流程和方法是什么?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给我详细说说。
展开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当发生医疗事故后,有多种途径可以解决处理。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较为常见和直接的方式,患者及其家属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就事故的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合法的原则,就赔偿数额、方式等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程序简单、处理速度快,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和精力。 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申请后,会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组织专家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最后,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患者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会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等程序,以确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从而判定赔偿责任和数额。法律依据同样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医疗事故纠纷,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但程序相对复杂,耗时较长。 此外,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这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同时,要理性对待医疗事故,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