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如何协商解决?
我最近遇到了医疗纠纷,不想把事情闹大,想和医院协商解决。但我不太清楚协商的具体流程和方法,也不知道该注意些什么。想问问大家,医疗纠纷怎么协商解决才比较好呢?
展开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是指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与医疗机构双方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解决方案的过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协商解决医疗纠纷。首先,患者要收集相关证据。证据是协商的基础,包括病历、检查报告、费用清单、诊断证明等。这些资料能反映医疗过程的真实情况,帮助确定责任和赔偿依据。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其次,要明确协商主体。患者一方可以由本人、近亲属等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医疗机构则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的人员参加协商。接着进入协商环节。双方应保持冷静、理性,就争议问题进行充分沟通。患者要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赔偿金额、后续治疗等;医疗机构要对医疗行为进行说明,解释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范。例如,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双方可以根据该规定来判断医疗机构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如果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医疗纠纷的基本情况、协商确定的解决方案(如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后续处理等)、违约责任等。书面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能保障双方的权益。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如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协商解决医疗纠纷需要患者做好充分准备,依法依规进行沟通,以达成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