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不给赔偿该怎么起诉对方?


当遭遇工伤单位却不给赔偿的情况,您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我们来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工伤,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者患上职业病。劳动仲裁则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前置程序,在很多劳动争议案件中,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能去法院起诉。而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您行使权利的有效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在法律依据方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等相关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关程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 下面是起诉的具体步骤:第一步,申请工伤认定。您需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二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工伤认定之后,等伤情相对稳定,如果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您要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根据您的情况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第三步,申请劳动仲裁。您需要准备仲裁申请书、您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证据材料等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向法院起诉的前置程序,只有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 第四步,提起诉讼。如果您对仲裁结果不满意,那么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时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您的身份证明、仲裁裁决书、相关证据等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