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我在医疗行业工作,想了解一下从法律层面来看,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都有哪些方式和途径。比如监管部门有哪些权力,能采取什么措施来确保医疗机构合法合规运营,我希望能有详细且易懂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医疗监管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下面从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 监管主体方面,我国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主要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市场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也承担着相应的监管职责。例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对医疗机构的价格收费、广告宣传等进行监管。 监管内容包含多个方面。首先是执业资格,医疗机构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开展诊疗活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未经备案,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其次是人员资质,从事医疗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规定,医师必须通过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并进行注册后,方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再者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监管措施有多种。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有权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查阅有关资料。《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一)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二)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三)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四)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处罚。对于发现的问题,可责令其限期整改。若医疗机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还可依法给予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此外,社会监督也是重要的一环。患者和公众可以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进行监督和举报。同时,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自律作用,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运营。通过多方面的监管,共同保障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