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被造谣时力挺主播该怎么处理?


当主播被造谣,作为力挺主播的人可以采取以下合理合法的方式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造谣这种行为在法律上的定义。造谣通常指的是故意编造虚假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传播并损害他人名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所以,主播的名誉权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当发现主播被造谣后,力挺主播可以先进行证据的收集工作。比如,保存造谣者发布的虚假信息截图、视频、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后续可能的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有了充分的证据,才能更好地维护主播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可以尝试与造谣者沟通。以理性、平和的方式告知对方其行为是错误的,要求其停止造谣行为,并公开道歉。如果造谣者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虚假信息,还可以向平台进行举报。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九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制定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细则,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平台有义务对用户发布的违法违规内容进行处理。 要是沟通和举报都没有起到作用,那么可以建议主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造谣者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此外,如果造谣行为情节严重,达到了刑事犯罪的标准,还可能构成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总之,在力挺主播时,要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利用法律武器维护主播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