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理解法律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

我一直觉得法律就是一堆条条框框,很冰冷严肃。但最近听到说法律是有温度的,有点不太理解。想知道从法律专业角度,该怎么去理解法律其实是有温度的呢,它的温度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展开 view-more
  • #法律温度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法律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冰冷无情的条文堆砌,它其实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律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彰显了法律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保障。法律通过制定各种规则,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有序、公平的社会环境,让人们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体现了法律对人的关怀,是其有温度的重要体现。 其次,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温度。比如在司法审判中,法官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实际状况,做到宽严相济。《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意味着法官在量刑时,不仅仅依据犯罪行为本身,还会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犯罪动机、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尽可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这种人性化的司法实践,避免了机械执法,让法律更具温情。 再者,法律的温度还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如《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这些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特殊的保护和支持,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享有应有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法律对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关爱,无论其强弱贫富,都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最后,法律的温度还表现在它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问题。比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了人们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法律的这种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进一步彰显了它的温度。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