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错案要怎么撤案?


在我国,错案撤案是有明确法律规定和相应程序的。首先,我们要明白错案的定义。错案指的是在司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案件的处理结果与事实不符、适用法律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况。 对于错案撤案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了几种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的情形,其中就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如果发现是错案,撤案的流程如下: 第一,发现错案的主体可能有多种。可以是司法机关自身在复查案件过程中发现,也可能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通过申诉等途径反映。司法机关一旦发现案件可能存在错误,就会启动内部的审查机制。 第二,进行全面审查。司法机关会对案件的证据、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程序合法性等方面进行重新审查。这可能涉及调取案件的原始卷宗、询问相关证人、重新鉴定证据等工作。如果经过审查,确定案件确实是错案,就会进入撤案程序。 第三,作出撤案决定。在审查结束后,由相关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审查结果作出撤案决定。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作出撤案决定;对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则由检察机关作出决定。 第四,通知相关人员。撤案决定作出后,司法机关会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等相关人员,并向他们说明撤案的理由和依据。同时,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押,应当立即释放。 第五,后续处理。错案撤案后,还可能涉及对当事人的国家赔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当事人可以依法向相关机关提出国家赔偿申请。 总之,错案撤案是一个严肃且严谨的法律程序,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