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残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划分在处理交通事故赔偿等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简单来说,它是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
在我国,交通事故伤残等级划分依据的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该标准将伤残等级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一级最为严重,十级相对较轻。
一级伤残意味着人体的组织器官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导致功能完全丧失。例如,植物生存状态,也就是人处于无意识状态,仅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像心跳、呼吸、血压等还存在,但认知能力完全丧失,没有任何主动活动。
二级伤残的严重程度也很高,比如双眼球缺失或者萎缩,这会使伤者完全失去视觉功能,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级伤残的情况同样不容小觑,像严重器质性精神障碍,导致伤者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这表明伤者在精神和生活自理方面存在重大障碍。
四级伤残会有诸如偏瘫或者截瘫(肌力3级以下)的情况,伤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严重受限,无法正常行走或进行日常活动。
五级伤残可能出现一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这会使伤者失去上肢的部分功能,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诸多不便。
六级伤残可能有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Ⅲ度,这会影响伤者的咀嚼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级伤残比如一眼盲目4级,伤者的视力严重受损,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较大的阻碍。
八级伤残可能有肋骨骨折12根以上并后遗6处畸形愈合,这会影响胸部的正常功能和外观。
九级伤残会有一眼眶骨折后遗眼球内陷2mm以上,虽然不像前面等级那么严重,但也会对伤者的外观和视力造成一定影响。
十级伤残是相对较轻的,比如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4%,可能更多地影响伤者的外观。
当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涉及到伤残评定,一般是由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来进行评定。评定的结果将作为后续赔偿、处理纠纷等的重要依据。伤者和相关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或者协商委托等方式,让司法鉴定机构开展评定工作。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7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