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律规定微信诽谤是如何构成的?

我在微信上被人说了一些不好的话,感觉对方可能在诽谤我。我不太清楚在微信这个平台上,什么样的情况算是构成诽谤。想了解一下法律对于微信诽谤构成的规定,比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具体是怎么判定的。
展开 view-more
  • #微信诽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探讨微信诽谤如何构成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诽谤的概念。诽谤指的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从而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而微信诽谤,就是通过微信这一社交平台实施的诽谤行为。 构成微信诽谤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捏造事实。这意味着行为人要无中生有、凭空编造虚假的情况。比如,在微信朋友圈里编造某人有违法犯罪行为,而实际上这个人根本没有做过,这就是典型的捏造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明确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列为违法行为。 其次是散布行为。仅仅捏造事实还不够,还必须将这些虚假事实进行散布。在微信上,散布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发朋友圈、在微信群里传播、发私聊消息等。只要让不特定的多数人知道了这些虚假内容,就可以认定为散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这从侧面反映了信息散布后的影响程度在法律认定中的重要性。 再者是主观故意。行为人必须是故意为之,即明知自己所散布的是虚假事实,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如果是因为误解或者无意传播了不实信息,一般不构成诽谤。例如,某人在微信上看到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没有核实就转发了,结果这条消息是假的,但他主观上并没有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意图,这种情况通常不构成诽谤。 最后是损害后果。诽谤行为要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这种损害可能表现为他人社会评价的降低、精神上的痛苦等。比如,因为微信上的诽谤内容,导致他人在工作中受到同事的异样眼光,或者生活中遭受周围人的误解等。 综上所述,只有同时满足捏造事实、散布行为、主观故意和损害后果这几个条件,才能构成微信诽谤。在遇到微信诽谤的情况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