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孩犯罪会怎么处理?
我很好奇古代对于小孩犯罪的处理方式。在现代有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那古代有没有类似的呢?他们会根据小孩的年龄、犯罪情节来处理吗?是从轻处罚还是有其他特殊的规定?想了解一下古代在这方面的法律情况。
展开


在古代,对于小孩犯罪的处理是有一套相对特殊的规定的,不同朝代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总体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一定宽宥原则。 在秦朝,虽然法律严苛,但也有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秦律以身高来判断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一般认为男身高六尺五寸、女身高六尺二寸以上开始负刑事责任。而小孩往往身高达不到这个标准,在犯罪时可能就不会被完全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来惩处。《法律答问》中有相关案例体现了这种规定,这实际上就是考虑到小孩心智尚未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特殊对待。 汉朝时期,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对小孩犯罪的从轻处理原则。汉景帝曾下诏,“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鞫系者,颂系之”,意思是对于八岁以下的小孩犯罪,在关押期间可以给予一定的优待。汉宣帝时也下诏规定“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虽然主要强调八十以上老人,但对于小孩犯罪也在整体上体现了从轻的精神,即除非是严重的诬告、杀人伤人等犯罪,其他犯罪行为可能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朝的法律更加完善,《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其中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这里十五岁以下的小孩犯流罪以下的罪行,可以通过缴纳财物来赎罪。同时,“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明确了七岁以下的小孩即使犯了死罪也不施加刑罚。这体现了唐朝法律对小孩犯罪的处理综合考虑了年龄、犯罪情节等因素,给予了小孩较大程度的宽宥。 明清时期,基本沿袭了唐律的相关规定,对于小孩犯罪也有从轻处理的原则。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总之,古代对于小孩犯罪的处理,总体上遵循了从轻、宽宥的原则,这与现代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理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