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程序违法包括哪些情况?


庭审程序违法是指在法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常见的庭审程序违法情形。 首先是管辖错误。管辖规定明确了不同案件应该由哪个法院来审理。比如一个合同纠纷案件,根据法律规定应该由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受理案件的法院既不是合同履行地法院,也不是被告住所地法院,那就是管辖错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其次是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在不同类型的案件中,审判组织的组成方式有明确规定。比如在普通程序中,一般需要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如果组成人员不符合法律规定,就属于程序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再者是违反回避制度。当审判人员、书记员等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时,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若存在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情况,就违反了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回避的情形和程序都有详细规定。 还有就是未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庭审中,当事人享有申请回避、辩论、举证、质证等权利。如果法院没有给予当事人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行使这些权利,就属于程序违法。例如,在法庭辩论环节,没有让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就结束了辩论。 最后是送达程序违法。法院需要按照法定方式和期限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如传票、判决书等。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送达,可能会影响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比如,未依法送达传票就缺席判决,这明显是不符合程序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送达方式和期限有具体规定。 总之,庭审程序违法的情形多样,这些违法行为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当事人如果发现庭审存在程序违法问题,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