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集个人信息包括哪些情况?


非法采集个人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在没有合法依据或者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收集他人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涵盖了很多方面,像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都属于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以下几种情况通常属于非法采集个人信息: 首先是未经同意采集。比如商家在顾客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收集顾客的手机号码、消费习惯等信息。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必须取得个人的同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经过本人同意就采集,那就是不合法的。例如一些街头问卷调查,表面上是做调研,实际上却在收集参与者的大量个人信息,而参与者可能并不清楚这些信息会被如何使用。 其次是通过非法手段采集。像黑客攻击网站,窃取网站上存储的用户个人信息;或者利用技术手段破解他人的手机、电脑等设备,获取其中的个人信息。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信息安全。 还有就是超范围采集。比如学校为了管理学生,只需要收集学生的基本身份信息和学籍信息,但却额外收集学生家长的收入情况、家庭资产等与学校管理无关的信息,这就属于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法律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另外,隐瞒采集信息的用途也是非法的。有些软件在安装时要求用户授权获取个人信息,但却没有明确告知用户这些信息会被用于何种具体用途,或者实际使用用途与告知的用途不符。这使得用户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信息将被如何使用,也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 总之,非法采集个人信息的情况有很多种,核心就是违反了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个人在面对信息采集时,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