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继承遗产范围和不可继承遗产范围分别有哪些?


在我国,遗产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明确可继承遗产范围和不可继承遗产范围对于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可继承遗产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其中包括公民的收入,比如工资、奖金、投资收益等,这些都是公民通过合法劳动或投资获得的财产,在其去世后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 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也属于可继承的遗产。房屋是人们重要的财产之一,无论是商品房、自建房等,只要是合法拥有的,都可以由继承人继承。储蓄则是公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而生活用品像家具、家电等,都可以作为遗产被合法继承。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同样可以继承。比如个人在农村合法种植的树木,养殖的猪、牛、羊等牲畜以及鸡、鸭等家禽,在其去世后,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 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也是可继承遗产。这里的文物要符合国家关于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而图书资料是公民个人合法拥有的各类书籍、资料等。 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也能继承。例如一些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所拥有的生产工具、设备等生产资料,只要是合法的,都可以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也在可继承范围内。比如著作权人获得的稿费、专利权人获得的专利许可费等财产权利,在权利人去世后,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 接下来,说说不可继承的遗产范围。与被继承人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权利不能继承,因为人身权利是与特定的人身相关联的,具有不可转让性。例如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这些权利随着公民的死亡而消灭,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还有与公民人身有关的和专属性的债权债务也不能继承。比如基于劳动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具有特定的人身属性,不能由继承人继承。 国有资源使用权也不能继承。像采矿权、狩猎权等国有资源使用权,是国家赋予特定主体的权利,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 另外,死亡赔偿金、抚恤金等不能作为遗产继承。这些是在公民死亡后,相关单位给予死者家属的经济补偿,目的是抚慰家属,不属于死者的遗产。 需要注意的是,非法所得的财产也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因为法律只保护合法的财产权益,非法财产不受法律保护。总之,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明确可继承和不可继承的遗产范围,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