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实践中保险合同解释原则如何适用?


在审判实践中,保险合同解释原则的适用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相关内容。 首先,需要了解保险合同解释的含义。保险合同解释就是对保险合同条款的含义进行分析和说明。因为保险合同条款往往较为专业和复杂,普通投保人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其确切含义,所以在发生争议时就需要进行解释。 接下来,介绍一些常见的保险合同解释原则。 其一,文义解释原则。这是最基本的解释原则,就是按照保险合同条款中文字的通常含义进行解释。比如合同中明确写了“火灾”,那就按照一般人对“火灾”的理解来解释,而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其范围。我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这里其实就体现了文义解释的精神,要依据词句的通常含义来确定合同条款意思。 其二,意图解释原则。该原则是指在解释保险合同时,要探寻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图。这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保险合同的目的、双方的协商过程、交易习惯等。例如,如果投保人购买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其特定财产的安全,那么在解释合同条款时,就要考虑该目的来确定条款的含义。 其三,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原则。由于保险合同通常是保险公司预先制定的格式合同,投保人往往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在合同条款的拟定上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我国《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这一原则旨在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被保险人和受益人。 在审判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解释原则。当文义解释能够明确合同条款的含义时,一般优先采用文义解释。但如果文义解释存在多种可能,或者按照文义解释明显不符合合同双方的真实意图时,就会结合意图解释等其他原则进行综合判断。如果仍然存在争议,且符合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原则适用条件的,法院就会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总之,保险合同解释原则的适用是为了公平、合理地确定保险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保险交易的顺利进行。投保人在遇到保险合同解释争议时,要了解这些原则,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