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新旧摊销知识是怎样的?


无形资产摊销指的是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系统分摊。简单来说,就好比你买了一项能用好多年的专利,不能把买它的钱一下子都算在一年里,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在它能发挥作用的这些年里慢慢分摊成本。 旧的无形资产摊销规定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在旧规定下,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这里采用的是直线法进行摊销,也就是把无形资产的成本均匀地分摊到预计使用年限的每一年。比如一项无形资产成本是1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那么每年的摊销额就是10万元(100÷10)。这种方法简单易懂,计算方便,适用于那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比较稳定的无形资产。旧规定还要求,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应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摊销年限。例如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新的无形资产摊销规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新准则在摊销方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局限于直线法。企业可以根据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摊销方法,比如产量法等。如果一项无形资产是和产品的生产数量密切相关的,就可以采用产量法进行摊销。假设生产一件产品该无形资产的损耗是固定的,根据实际生产产品的数量来计算摊销额。新准则还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有了新的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就要计提减值准备。比如企业拥有的一项商标权,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无法确定其使用寿命,此时就不需要进行摊销,但要定期检查是否减值。新准则更注重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实际情况,更能准确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无论是旧规定还是新规定,都是为了合理核算无形资产的成本,让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摊销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和会计准则来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