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购房合同有哪些情形,合同无效后该怎么做?


在购房过程中,无效购房合同是一个需要大家格外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无效购房合同呢?简单来说,无效购房合同就是从一开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它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常见的无效购房合同情形。第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比如,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签订的购房合同就是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所以他们签订的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第二,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举例来说,如果买卖双方为了逃避税费,签订了两份合同,一份是真实价格的合同,一份是低价的虚假合同用于备案,那么这份虚假合同就是无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购房合同无效。比如,购买的房屋是违法建筑,那么与该房屋相关的购房合同就是无效的。因为法律明确禁止对违法建筑进行合法交易,违反这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自然无效。 第四,违背公序良俗的购房合同无效。假如购房合同的内容涉及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违背社会公德,那么这样的合同也是无效的。 当购房合同被确定无效后,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购房者已经支付了房款,卖房者应当返还房款。如果购房者对合同无效也有过错,比如没有仔细审查房屋产权情况等,那么购房者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此外,如果因为合同无效给一方造成了损失,比如购房者为了准备购房支付了一些必要的费用,那么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这些损失。在处理合同无效的问题时,双方可以先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人民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判决。总之,在购房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谨慎签订合同,避免陷入无效合同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