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的宅基地转让协议书该如何撰写?


一份合法的宅基地转让协议书,对于保障双方权益十分重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撰写要点:首先,要明确双方当事人信息。写明转让方(甲方)和受让方(乙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地址和电话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方便后续可能的沟通和联系。这是确定协议主体的关键部分,就好比盖房子得先确定主人是谁一样重要。 接着,详细描述宅基地的具体情况。包括宅基地的坐落位置,要精确到具体的村、组、门牌号等;登记面积多少平方米,以及四至界限(东至、南至、西至、北至)。附属设施也要写清楚,比如是否有房屋、水井、猪圈等一并转让。这样双方对交易的标的物有清晰明确的认知。 然后,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转让方要保证对该宅基地有处分权,如有共有权人,已经取得了共有权人对转让该房屋的一致同意;同时保证宅基地手续真实,来源合法,权属清楚,四至界限清楚。若发生与甲方有关的权属或债务纠纷,概由甲方负责,并对乙方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受让方则有按约定支付转让款等义务。 转让金额及付款方式和期限也必不可少。明确宅基地转让的价格,大写和小写都要写清楚,还要说明是否包含相关税费等。付款方式要详细,比如是一次性付清,还是分期支付,以及每期的支付时间节点。例如,乙方向甲方预付一定金额,剩余款在取得宅基地使用权证及相关手续后交付等。 宅基地交付时间也要确定好,明确甲方在什么时间将宅基地实际交付给乙方使用。 违约责任条款能约束双方遵守协议。比如甲方违反协议导致宅基地不能过户或无故不交付,要支付给乙方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乙方未按协议付款,同样要支付给甲方违约金。 最后,协议的份数、生效时间及争议解决方式等也需注明。一般协议一式几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后生效。若发生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还是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 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在撰写宅基地转让协议书时,要确保协议内容符合这些规定,才能保证协议合法有效。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比如成年人一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各种民事活动;未成年人等可能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需要监护人等参与。 意思表示真实:就是说签订协议时,双方内心的想法和外在表现出来的一致,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是真心愿意达成这份协议。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就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是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等。协议内容不能违背这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和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