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进行的吗?
我和合作伙伴在经济上产生了纠纷,有人建议我们通过仲裁解决。我不太清楚仲裁到底是怎么回事,想知道是不是只要是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就可以进行仲裁,具体有啥规定和要求啊?
展开


仲裁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它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选定的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对争议进行裁决。 从定义来看,仲裁的确和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密切相关。当事人双方需要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庭,并且在纠纷发生前后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这是启动仲裁程序的前提条件。通俗来讲,就是大家都同意把问题交给仲裁机构来评判。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对仲裁活动进行了规范。根据该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这意味着,仲裁主要适用于经济领域的纠纷。但是,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仲裁具有很多优点。比如,仲裁具有自愿性,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等;仲裁具有专业性,仲裁员通常是各个领域的专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事实和适用法律;仲裁具有保密性,仲裁过程和结果一般不公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仲裁具有高效性,仲裁程序相对简便,裁决速度较快。 不过,要使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并且能够得到执行,当事人必须遵守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会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就会予以执行。 总之,仲裁是经济纠纷各方当事人解决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但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并且要在有仲裁协议的基础上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