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二审是否很少推翻一审判决?


在法律程序中,二审是否会推翻一审判决,取决于多种因素,对于抚养费案件二审很少推翻一审这一说法,需要从多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抚养费的概念。抚养费是指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在我国,当父母双方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给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以保障子女的健康成长。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在抚养费案件中,一审法院在审理时会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来确定抚养费的数额。如果一审法院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没有问题,那么二审法院通常会维持原判。因为一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并且有相关的证据支持其判决结果。 然而,如果二审中出现了新的证据,比如一方的收入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子女的实际需要有了显著增加等情况,使得一审判决所依据的事实发生了改变,那么二审法院就有可能根据新的情况对一审判决进行改判。另外,如果一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存在适用法律错误或者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二审法院也会依法进行纠正。 所以,虽然在实践中抚养费二审推翻一审判决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并不是绝对不会发生。关键在于是否有新的事实和证据,以及一审判决是否存在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