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就是犯意吗?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看到犯罪故意和犯意这两个概念,感觉有点模糊。不太清楚它们是不是一回事,想知道在法律层面两者到底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希望能 得到专业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探讨“犯罪故意就是犯意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分别了解犯罪故意和犯意的具体含义。
犯罪故意是刑法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犯罪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表明犯罪故意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认识因素,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另一个是意志因素,也就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比如,甲为了报复乙,明知用刀刺乙会导致乙受伤甚至死亡,并且积极地实施了用刀刺乙的行为,这就是典型的犯罪故意,体现了甲对危害结果的积极追求。再比如,丙在开车时为了赶时间,明知闯红灯可能会撞到行人,但他选择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结果真的撞到了行人,这也是犯罪故意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而犯意通常指的是犯罪的意图或者念头。它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是一种还未付诸实际行动的内心想法。单纯的犯意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实际的危害,因为它没有外化为具体的行为。例如,丁心里想着要去偷邻居家的钱,但只是在脑海中想一想,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这就只是犯意。我国刑法并不惩罚单纯的思想,也就是说,仅仅有犯意是不会构成犯罪的。
从法律后果来看,犯罪故意是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之一。当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并且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 件的行为时,就会被认定为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犯意由于没有实施具体的危害行为,不会产生刑事法律后果。
综上所述,犯罪故意和犯意是不同的概念。犯罪故意是一种具有现实危险性的主观心理状态,与具体的犯罪行为紧密相连,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而犯意只是一种思想层面的意图,没有外化为行为,通常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犯罪故意并不等同于犯意。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