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犯罪预备是否会被起诉?
我最近了解到犯罪预备这个概念。我朋友好像处于犯罪预备阶段,准备实施一些行为但还没真正做。我很担心他,想知道在法律上,构成犯罪预备的话会不会被起诉呢?我想弄清楚这其中的法律规定。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犯罪人还没有真正实施犯罪行为,只是在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为了盗窃去购买开锁工具,或者为了抢劫去踩点等。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表明,法律对于犯罪预备是有相关规定和处理原则的。 是否会被起诉,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首先,要看犯罪预备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如果犯罪预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例如准备实施的是严重暴力犯罪,像故意杀人、抢劫银行等,即使还没实施犯罪,也可能会被起诉。因为这类犯罪一旦实施,会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司法机关为了维护社会安全,有可能对其进行刑事追诉。 其次,要看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多次犯罪预备的情况,或者在预备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犯罪意图,那么被起诉的可能性也会增加。相反,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因为一时冲动而进行了犯罪预备,并且在预备过程中及时悔悟,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司法机关可能会考虑其情节轻微,不予起诉。 此外,证据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司法机关决定是否起诉,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预备行为的存在。如果证据不足,无法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预备,那么就不会提起公诉。 总之,构成犯罪预备不一定会被起诉,要根据犯罪预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以及证据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