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故意销毁公司账是否犯罪?


财务故意销毁公司账是否犯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公司的账目属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公司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经济核算以及外部审计、税务检查等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规定了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里的“情节严重”,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主要包括隐匿、故意销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依法应当向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有关主管部门等提供而隐匿、故意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等情形。如果财务故意销毁公司账的行为达到了上述“情节严重”的标准,那么就构成了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未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虽然不构成犯罪,但也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会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总之,财务故意销毁公司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公司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向财政部门报告、向公安机关报案等,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