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到期了是否还会被行政拘留?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而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通常是针对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从法律性质上来说,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取保候审属于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于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政拘留则属于行政处罚措施,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 当取保候审到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司法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案件侦查终结,认为犯罪嫌疑人无罪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撤销案件,解除取保候审措施。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再对当事人进行行政拘留,因为行政拘留是针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而不是针对无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的情况。 然而,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或者到期后,发现犯罪嫌疑人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且该行为符合行政拘留的条件,那么公安机关是可以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例如,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了打架斗殴、盗窃少量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后,就可能会面临行政拘留的处罚。 此外,如果在取保候审到期后,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如果犯罪嫌疑人同时存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也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进行行政拘留。 总之,取保候审到期后是否会被行政拘留,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存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及该行为是否达到了行政拘留的标准,而与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本身并无直接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