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司机离开车主报警是否算逃逸?
我前段时间开车出了事故,当时司机害怕就直接走了,我留在现场报了警。现在有人说司机这算肇事逃逸,我就很担心,想知道从法律角度看,肇事司机离开而车主报警这种情况,到底属不属于逃逸啊?
展开


要判断肇事司机离开车主报警是否属于逃逸,需要先明确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交通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明明知道出了事,却不想承担责任,所以跑掉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这一规定为我们判断是否构成逃逸提供了依据。 在肇事司机离开车主报警的情况下,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定司机是否构成逃逸。首先得看司机离开的主观意图。要是司机是因为害怕被伤者家属殴打等合理原因,短时间离开现场,并且有返回的打算,同时有证据能证明其主观上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这种情况下可能不被认定为逃逸。例如,司机在事故发生后,因为现场气氛紧张,害怕被愤怒的伤者家属攻击,所以暂时跑到安全的地方,并且让车主留下处理报警等事宜,之后又主动回到现场配合调查,就可能不构成逃逸。 然而,如果司机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比如害怕承担赔偿责任、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而离开现场,即便车主报了警,也会被认定为逃逸。例如,司机在事故发生后,发现对方受伤较重,担心自己要承担巨额赔偿,于是直接驾车逃离现场,这种明显是为了逃避责任的行为,就属于逃逸。 此外,判断是否逃逸还会考虑离开现场的时间长短和行为表现。如果司机长时间未返回现场,也没有主动与警方或相关部门联系说明情况,那么构成逃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例如,司机在事故发生后几天都没有露面,也没有任何消息,这种行为就很可能被认定为逃逸。 总之,肇事司机离开车主报警是否属于逃逸,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司机的主观意图、离开现场后的行为表现等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综合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