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收受回扣是否构成犯罪?


公司员工收受回扣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回扣。回扣通常是指在商业交易中,卖方从买方支付的价款中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买方或其经办人的款项。对于公司员工收受回扣的情况,在法律上主要涉及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所说的“其他单位”,既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常设性的组织,也包括为组织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或者其他正当活动而成立的组委会、筹委会、工程承包队等非常设性的组织。“为他人谋取利益”并不要求实际上已经为他人谋取到了利益,只要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即可。 在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时,关键在于收受回扣的行为是否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员工是利用自己在公司中所担任的职务赋予的权力和机会来收受回扣。例如,采购人员利用负责采购的职务便利,在采购过程中收受供应商的回扣。二是收受回扣是为他人谋取利益。如果员工收受回扣后,为给予回扣的一方在交易中提供了便利,比如优先签订合同、提高交易价格等,就符合这一条件。三是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如果公司员工收受回扣的行为不满足上述条件,比如没有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收受的回扣数额较小等,可能不构成犯罪,但可能会违反公司的内部规定,公司可以根据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如警告、罚款、解除劳动合同等。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可能还会导致相应的民事责任,比如返还不当得利等。 总之,公司员工收受回扣不一定构成犯罪,但存在构成犯罪的可能性。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