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函具有法律效力吗
我在一些经济往来中,看到涉及到担保函。自己也可能会在后续业务里用到,所以特别想知道担保函到底具不具有法律效力,要是有效,得满足什么条件;要是无效,又是因为哪些情况导致的。
展开


担保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它实际上属于合同的一种。 一份有效的担保函,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首先,当事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就好比两个人要一起玩游戏,得是能够明白游戏规则并且能对自己在游戏里的行为负责的人。也就是说担保人和被担保人都得能理解并且承担担保函里规定的合同责任。 其次,意思表示要真实。即担保函的内容必须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想法的体现,不能存在被强迫、被威胁、被利诱或者被欺骗等情况。比如,担保人是在刀架在脖子上的威胁下签的担保函,那就不是真实意思表示。 最后,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情,在担保函里肯定也不能出现;同时,一些违背社会基本道德和善良风俗的约定也不行。 相关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它明确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实践中,如果担保函出现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时,担保函会被认定无效。 另外,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作为从合同的担保合同(包括担保函)一般也无效,不过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且担保函的法律效力还可能受到担保人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内部程序(如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的影响 。 相关概念:(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公序良俗 强制性规定 从合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