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合同构成诈骗时,担保合同是不是无效?有没有法律依据?
在一些经济往来中,遇到主合同存在诈骗情形,此时涉及的担保合同效力让人疑惑。比如在借贷场景中,主合同一方实施诈骗,那担保合同到底有没有效力呢?想了解具体的判断标准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展开


当主合同构成诈骗时,担保合同一般是无效的。 首先,需要理解相关的法律概念。担保合同是一种从合同,它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主合同中债权的实现。比如说,甲向乙借款,丙为甲提供担保,这里甲和乙之间的借款合同就是主合同,丙和乙之间的担保合同就是从合同。 其次,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规定,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第六百八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主合同构成诈骗,因其违反法律法规而无效,作为从合同的担保合同自然也就无效。 最后,关于责任承担方面。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例如,如果担保人明知主合同存在诈骗行为仍提供担保,那么担保人就存在过错,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担保人并不知情,且不存在其他过错,那么担保人可以免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